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郑黎

时间:2018/5/15 10:14:23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是从2011年4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一年多来,在市、区教育局教科室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热爱生活、服务他人的美好而丰富的情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就我们学校来说,学校的招生范围是会长中心周边,这些地区的孩子普遍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但毕竟这部分学生生源有限,所以学校中的一大部分孩子是片外的学生,学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以我们班为例,有电子科技第27所的职工子弟,这部分孩子的家庭状况是家长普遍比较忙碌,而且不太总是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更不重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有空军19师的干部子弟,这些学生家长素质比较高,对孩子也比较关注,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少一些;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做生意,整天只顾着忙生意,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无暇顾及;还有1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自小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孩子孤僻、多疑、总是与人起争执、打架,与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不能融洽相处。这些心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而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科中能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语文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因为小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结合以上几点,我们申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并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2、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科学的、系统的、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4、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性格。开展对学生的性格优化的渗透,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格教育的途径与模式。
5、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着重研究评价体系中教师积极的期望和理想的集体氛围,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学生情况和这一课题的特点,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整理典型个案实录,作出分析评点;
2、调查法:问卷、访谈、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研究效果;
3、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4、观察法:在教学中,观察被研究对象的心理有关方面的发展;
5、课堂渗透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是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其次实验班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式都应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整体运作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教育者。
2、发展性原则
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也处在发展之中,这就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发展性教育模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促进发展”进行,着眼点重在通过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3、差异性原则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班与班的差异。考虑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心理,这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还可分类进行指导与教育,如离异家庭
子女或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
4、活动性原则
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中,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与游戏,如角色扮演、想象、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20115月——20116  分班级调查分析、理论学习。
22011年7月——20118    按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乐观心理教育等对教材进行分类,进行前期研究。
320119月——20123    按不同课型开展观摩课、课外活动研究(含主题班会)。
420124月——2012年5月   对学生进行后测调查,整理、总结阶段。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为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心理学理论,成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经验,学科渗透的方法等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心教意识。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经学习、对照、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教学行为都达成以下共识:
1、愉快接受教师身份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身份,按照自己的身分进行各项专业活动。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才能约束自己,不参与有失教师身分的不良活动,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工作的不良刺激。
    2、改善自身心理
环境
    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组内老师经常相互交流与沟通,做到主观上改善自身心理环境。
    3、提高承受焦虑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工作中对缺乏魄力,遇事缩手缩脚,不愿管和不想管学生,怕引起麻烦,怕承担责任的年轻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我们认为,承受一定的焦虑,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乐教善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我们便主动承担教学公开课、承担
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练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大家的承受焦虑的能力便不断提高。
    4、加强心理健康防卫
    虽然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相对其他行业相对简单,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师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为了加强心理健康防卫,使研究能规范深入地开展,我们从《教师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为课题组成员开出必读书目,组织学习并定期交流活动,促使课题组成员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审视自己,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响,正确对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远离炒股、炒房等行为。
附教师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这份测试卷仅供你参考,你无须写你的名字。)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6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7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8总觉得自己付出比别人多,收获比别人少。
9、学生犯了错误,自己心里特别难受,会气得茶饭不思。
10、总希望自己所教的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11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2、长时间发呆,一发呆就是几个小时。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6. 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5、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16、看到当年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或伙伴现在事业成功,心理很不是滋味。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聊天。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身体欠佳。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 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 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 17-28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 29-35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 37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二)合理运用教材,挖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材料。
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整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接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个多元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背景。我们把教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整合分类。
爱国主义教育:《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虎门硝烟》
《泉城》、《九寨沟》
乐观教育:《“番茄太阳”》
诚信教育:《九色鹿》、《诚实与信任》、《珍珠鸟》
创新教育:《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
情感教育:《老师,您好》、《第一次抱母亲》、《但愿人长久》
团结协作教育:《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
自我认知教育:《一路花香》、《我不是最弱小的》
2、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值得挖掘的内容,课文中的人物存在这样那样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感受和体验,从而将这些良好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得到发展。譬如:《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作者在母亲生病时第一次抱母亲是,却没想到母亲竟然那么轻,心里感到很难过,记忆中母亲总是用不到一百斤的身体去承担那么重的家庭重担,可母亲却不让提,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而伟大;《“番茄太阳”》描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带给作者的欢乐和改变,让作者也重新抬起头微笑着面对人生,这篇课文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教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挫折与困难,我们要坚强乐观,同时在收到别人帮助后,也要给予他人帮助,做一个善良的人;《一路花香》通过两个水罐和挑水工之间发生的故事,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使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泉城》和《九寨沟》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描述了祖国的风景名胜,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描述了动物世界里,当他们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来的令人敬畏的团结协作和舍生忘死,从动物这些看似本能的行为上,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现了宋庆龄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认识到人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达到完善的自我境界,提高心理素质。在讲名家名篇时,我们结合讲一些他们刻苦学习的故事,为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方法,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
(1)、从“听”中悟理。心理学中说:人的认知从器官中获得,而认知会影响着人的心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听”来陶冶心灵,感悟真情。课堂上我会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课外故事,学生对听课有更大的兴趣。另外,我还布置学生一些“听”的作业,比如,每人设立一本“新闻摘要本”,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的新闻作简要记录,课堂上,我也经常和他们一起谈论,比如南海争端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让自己明确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自己的命运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这种“国事关心”可以让学生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心胸广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从“说”中调节。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心中的情尽情倾诉。首先,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质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学生解题的时候,决不能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而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语文的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我把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我请学生们联系自己,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小组交流,几位发言代表说得十分精彩,其中一位学生竟然哽咽着说:“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那么辛苦地上班,但每天放学回家我总能吃到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可是我却不知道心疼妈妈,总让她在学习上为我担心,我怎么那么不懂事啊。”当时她说完之后,教室里掌声一片。在我的教育下,她很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自觉改进,与父母沟通越来越融洽了。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学生的吃喝穿戴都比较上档次,甚至出现了攀比现象。我于是充分抓住《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教学,试图让现场教育渗透到她们的心理。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批评之后,是什么心情?
生:非常伤心。
生:非常苦闷,我怎么会长的这么难看。
师:一次沙漠之旅后,小骆驼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沙漠环境非常恶劣,沙漠中飞沙走石,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却能应对自如。
生:他这时懂得了自己这些被小红马嘲讽长的难看的地方,在沙漠中的作用竟这么大。
学生感悟到这一点之后,我顺势引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美和丑呢?
生:判断美丑不能只看表面。
生:外表的美只是一部分,关键还在于内心。
师:那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外表美是一时的,而心灵美才是永恒的。
生:我们要做一个最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应该追求外在的美丑。
至此,我们对关于美丑的问题探究完毕,人人喜爱的“小骆驼”从《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里骄傲地走到了学生们中间。
   (3)、在“读”中怡情。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的授课时,我们非常注重朗读,要求学生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去读,用情引其思,牵其神,激其情,荡其气,在情的引召下,铸造学生美好的灵魂。读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选段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名读、集体读等,让学生声情并茂,读出文本的“情” 使文本的情移为“己情”,读后作出点评,以此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例如,《老师,您好!》活动课中,我让学生开展朗诵比赛“用真理和智慧/把让你猜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啊/老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让学生朗朗地读,以此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成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也深深地爱上了诗歌,这对教学诗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指导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如:《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让人读后更坚强、诚实、有理想,为着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三国演义》读出刘备的胸怀大志,了解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曹操、孙权的雄韬伟略。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便是一本书,一个王朝闪现一个时代,每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我们一面可借鉴的镜子,以此健全学生的心理。
(4)、在“写”中优化。人的心理不健康,大都表现在抑郁、沉闷、自卑、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等不正常心理,有的人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便发生心理偏差,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用“写”的方法,用笔把心声吐露,让学生的“心灵”释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以练笔为出发点,每位学生设立一本“成长记录本”,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喜怒哀乐的事都写下来,为学生建立一条心理保健的“绿色通道”。让学生自觉且乐意把写下来的“心里话”与你倾诉。比如当我教完胡适的《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我请学生以“伟大的母爱”为内容写写自己的母亲。结果大部分同学在我的情感教育下以饱满的热情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对母亲的感激,但奇怪的是,一向写作水平很好的张×却写了这么一句“世界上根本没有母爱!”为什么他会这么写?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那么叛逆?我找他谈心,但他面无表情,半小时都一言不发,无奈,我只好在他的本子上写道:“没有母爱的你是不会生活得那么好的,一个人活着最可恨的是失去良心!”第二天,张×主动交上本子,“告诉”我,他自幼父母离异,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如果学习上稍微有一点疏忽怠慢,他的妈妈就是一顿毒打。原来如此!于是我又在他的本子上写道:“母亲纵然打了你,可他还是爱你的,不然的话你也不会健康茁壮的成长,这都少不了母亲对你的呵护,当然他的方法有些欠妥当。妈妈一人将你带大,这中间她包含了多少心酸和无奈,请谅解你的母亲吧!”第三天,我便和他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把孩子的情况给她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来她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她的妈妈听后非常感激,并连连点头一定会注意方法,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心理。第四天,张×一大早便将本子放到我的桌面上,本子上写道:“老师,我妈妈今晚给我道歉了,说她以前那样对我是不对的,请我原谅她。”……一来二往,他的本子成了我们的“交谈工具”,我像医生一样给他开出了一剂剂“药方”,渐渐地,他心中的阴霾烟消云散,学会了去爱和关心他人,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成绩也越来越好。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探索在语文开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以传统节日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民族传统节日中,我都会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办手抄报、手工小制作、摄影展,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让学生懂得感恩。每逢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这些节日,我都会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长辈的感恩。如在教师节写给老师的一首小诗《老师,我想对您说》,在母亲节些给妈妈的心理话,在妇女节给师长制作的贺卡,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懂得了感恩。
3、以“学雷锋”活动月、“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九.一八”等特殊纪念日为切入点,开展演讲比赛、观看图片展、写观后感、歌咏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要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在寒、暑假等长假中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在国庆节、寒暑假等这些比较长的假期中,我会布置让学生走出家门,到祖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游览所得,如摄影展、写游记等,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寒暑假中,让学生以“快乐暑(寒)假”为主题办手抄报,记录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5、依托学校开展的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学校每学期开展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我抓住这些活动,积极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学校举行的语文学习能力比赛、“读美文诵经典”朗诵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我们不是单一的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团结协作。
(四)正确进行评价,在师生沟通交流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受“需要满足”的支配,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
 1、在学生作业环节,我们采用与学生商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作业的意义,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倾向。同时,采用分层作业形式,对个别低成就感的学生,根据学生目前的成就水准布置作业,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对高成就感的学生可以布置提高性质的作业,多用鼓励,使其拔尖。
2、在对学生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正确的评价,兼顾其目前水平及努力的结果,如学生比过去多用一分努力,便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设立了一些进步奖,如听写进步奖、单元测试进步奖、朗读进步奖、书写进步奖等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尊重和鼓励学生,与个别学习有困难学生坦诚而又切实地讨论困难所在,给予协助。
3、用积极的评价语培养学生自信心。比如朗读课文时,有学生声音不够洪亮,或没读出感情,我便作如下点评:“你的吐字很清楚,发音真准确,如果声音再洪亮些,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欣赏到你甜美的声音,那该多好啊。”“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老师小时候可没有你现在高的水平噢,如果能再把人物感情把握得到位些,我想,你的朗读会更加精彩。”如我在教《桂花雨》时,一位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我这样评价她:“听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小作者在桂花树下尽情地摇桂花,缤纷的桂花雨落得她满头满身,呼吸着阵阵飘逸的栀子芬芳,沐浴着纷纷洒落的桂花雨,我完全陶醉了,谢谢你带给我这些美好的享受。”使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得健康的心理交流,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七、几点思考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比较能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也较能促进学生良好情绪的发展,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烦恼”、“学生不服管教”,使自己的心境处于不佳状况,如果不注意及时控制和调节,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偏差,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二)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
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一直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课堂管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技能,包括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运用表扬、批评、激励学生的学习等。从课堂心理辅导来看,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
(三)学科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即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式。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设立“悄悄话”信箱,开通“爱心辅导员”热线,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网络等。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避免一些心理辅导的尴尬局面,起到面向全体、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结束语:
回顾近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上来讲,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与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是否最终成才。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会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对小学其它各科的教育教学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促进。